1926年,隨著北伐軍東路軍克復漳州,以及漳屬各縣中共黨組織的相繼成立,各地工農運動迅速高漲,急需培養一批骨干。1926年12月...
1933年9月下旬,中央紅軍東方軍與十九路軍在東方軍司令部駐扎地福建延平縣(今南平市延平區)王臺舉行和談(史稱“王臺談判”...
福州閩清六都洪厝里(今坂東鎮洪安村),地處六都洋邊角,背靠閩(清)永(泰)交界大山,村落錯綜分散,群眾純樸善良,是建...
閩清伴嶺(今桔林鄉伴嶺村)位于閩(清)、古(田)交界,左濱閩江,右臨古田溪,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
坐落在晉安區北峰宦溪鎮的大北嶺,山巒疊嶂,風光旖旎,而位于其最高處蓮花峰上的一座破舊的軍事碉堡,卻不經意透露出這里曾...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7月末,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由南平進入尤溪,取道嵩口,準備解放福州。永德仙人民游...
1947年10月,中共閩清縣委建立后,劉忠瑤、鄭一惠根據上級指示和當時閩清形勢,在積極發展壯大黨組織的同時,把工作重點放在組...
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生前寫道:“創造歷史的人們是太忙了,他們在努力創造歷史,卻沒有功夫來記錄歷史。”今天,我們懷著崇敬...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離不開民眾自發對家園的捍衛。1944年10月8日,在日軍來襲時,福州救火聯合會(簡...
蘭圃村地處閩侯縣與長樂市交界,背倚峰巒疊起的大象山與鰲峰山,時為福(清)、長(樂)、林(森)三縣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1938年至19...
夕陽余暉在閩侯縣大湖鄉漈頭頂緩緩收回,回蕩在山里的日軍飛機轟炸聲也終于消弭了下來,一個小黑影在山坡上緩慢爬行,那是國...
松下是長樂最南端的一個鄉村,地處長(樂)、福(清)、平(潭)三縣交界處,與臺灣一水相隔,背山面海,地形地貌特殊。早在...
伴嶺(桔林鄉伴嶺村)位于閩清、古田交界,左濱閩江、右臨古田溪,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是建立地下革命...
天儒樓位于閩清縣解放大街39號(即原閩清一中老校區校園內)。建筑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建于1917年,1919年建成。1917年,時任校長...
1941年4月21日,是抗日戰爭期間福州第一次淪陷的日子。許多福州人不知道,福州第一次淪陷時,有162位警察為掩護群眾撤離而壯烈...
一場名為《鐵軍雄風·威震海疆》的圖片展正在三坊七巷安民巷53號展出。這里是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吸引許多參訪三坊七巷...
福州解放大橋(萬壽橋)北的閩江畔,屹立著一座民國氣息濃厚的青年會紅磚大樓。這里,不僅是曾經的潮流地、宣傳抗日的平臺,...
清明過后,民主村周圍的山頭上滿是綠意。70多年前,閩浙贛省委福建城工部閩中游擊隊平潭支隊從這里出發,建立了解放戰爭時期...
從福州城區出發,途經沈海高速和蜿蜒的盤山公路,約一個半小時車程來到福清市一都鎮紅墻翹檐的雙福寺,羅漢里閩中游擊支隊根...
連江縣安凱鄉郭婆村,位于黃岐半島西北部,雖處天涯海角大山深處,卻是個神奇的地方。這個村東鄰飛紅村,北聯下宮鄉,南眺馬...
在距馬尾區亭江鎮27公里的東嶺山區中心地帶,有一個牛項村。村里的真君堂及齊天巖山寨是牛項革命據點舊址,見證了一段烽火歲月。
1944年8月,福建省委機關與武裝主力成員晝夜不停地徒步跋涉,自永泰官烈出發,翻過一山又一山,秘密入駐長樂江田的南陽村。南...
連江縣蓼沿鄉義洋村坐落于五峰山下,四周群山環抱,溪澗縱橫,樹木蓊郁,芳草萋萋,只有一條崎嶇的小路通往山外,是個風景秀...
日前,筆者與方正(方爾灝侄兒,福州市委黨校退休教授)合作的《方爾灝呈送中央的工作報告校輯——大革命時期福州黨團組織革命...
上世紀40年代吳石的三次涉臺活動吳石將軍是中共在臺地下工作者、革命烈士。1949年6月,他為了臺灣人民到了臺灣;1950年6月,他為...
王正均(1924-1950),福建福州人。吳石副官,中共隱蔽戰線吳石情報組成員。1950年3月被捕,8月10日在臺北馬場町英勇就義。突然高就...
1955年9月,楊成武將軍授勛照。(出自《楊成武畫傳》,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棋盤陀由楊成武將軍題寫...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不乏歸國華僑的英勇身影。開國上將葉飛,正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葉飛(1914—1999)...
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十位福州籍烈士,人稱“福州十杰”,其中林覺民、林尹民是同族兄弟。族兄林長民接過他們未竟的...
1947年10月30日,國民黨福建省保安司令派一個班兵力,從福州道山路監牢中將中共福(清)平(潭)工委書記陳振先,福長平工委書...
從福州市區沿著福廈公路南下,過了烏龍江大橋就進入祥謙鎮地界,再行車幾分鐘就到了林祥謙陵園。凡是參觀祥謙陵園、深入了解...
這是一封并不完整的家書,寫于1931年冬,字里行間滿是沉甸甸的牽掛,信件寄達的地方是寧德市古田縣平湖鎮達才村,寫信的人叫...
劉俊毅(1914—1948)原名劉忠建,又名劉俊英,福建閩清六都佛堂前(今坂東鎮坂中村)人,出生于馬來西亞一個華僑家庭。三歲返...
唐方和,1924年出生于閩侯縣(今福州馬尾區瑯岐鎮南兜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唐萬興,原在閩江上游輪船當水手,1932年因參...
吳石(1894-1950),福建省閩侯縣螺洲人。曾任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解放戰爭時期加入“民聯”開始為中共工作,代號“密使一...
南陽村有一座普通的民居,很值得一看。這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閩中地區領導人之一———陳亨源的故居。陳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