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不乏歸國華僑的英勇身影。開國上將葉飛,正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葉飛(1914—1999),祖籍福建南安,生于菲律賓呂宋島奎松省亞望鎮。
在革命戰爭年代,葉飛驍勇善戰、功勛卓著。年少在廈門讀書時,他就開始參加秘密革命工作,14歲加入共青團,18歲加入共產黨。作為閩東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的創建人之一,葉飛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縱橫大江南北
在葉飛的軍旅生涯中,新四軍時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那段烽火歲月里,他率部與日軍、國民黨頑固派打過許多惡仗、勝仗,打出了赫赫威名。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根據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任務,陳毅決定抽出葉飛第六團向東路地區發展。1939年5月,葉飛率團東進,從茅山地區出發至陽澄湖一帶,與我黨領導的無錫、江陰等地游擊隊合編后,組成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
后來,葉飛在回憶錄中寫道:“1939年5月,江南無邊無際的原野上,稻苗茁壯,新竹翠綠,一片生機勃勃。5月4日這天,新四軍六團干部戰士情緒格外歡快,因為第二天,我們就要出發到江南東路去打擊日本侵略者。”
東路地區,指的是長江以南、滬寧鐵路兩側,武進以東直到上海的狹長地帶。這一地區情況復雜,日、偽、頑勢力都很強大,斗爭形勢艱巨。為了鼓舞士氣,樹立抗日群眾的信心,擴大“江抗”的政治影響,葉飛按照陳毅“戰斗勝利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樞紐”的指示,和地方組織商量后,決定在滬寧線上的滸墅關火車站打一仗。
滬寧鐵路是日軍交通要道,滸墅關車站是滬寧鐵路中段的重要據點。經過周密部署,6月24日夜,滸墅關車站戰斗打響。由于滸墅關車站周圍據點密布,驕橫的日軍沒想到會遭到新四軍的襲擊,驚慌失措。新四軍戰士迅速結束戰斗,全殲該部日軍,并迫使滬寧鐵路停運了3天。
這一仗鼓舞了東路軍民的抗日志氣,上海、香港的一些報紙都發表了消息。從此,“江抗”的旗幟打出去了。
當年7月底,在夜色籠罩下,葉飛率部突入日軍占領的上海虹橋飛機場,成功炸毀4架日軍飛機。次日,《泰晤士報》《譯報》等對這場戰斗作了報道,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
“這場戰斗的影響相當大,上海的老百姓以為新四軍要進攻上海了,有的群眾還做好了歡迎的準備。”葉飛在回憶文章里,這樣評價夜襲虹橋飛機場的影響。夜襲虹橋飛機場的成功,不僅打擊了日軍的氣焰,更極大振奮了上海數百萬人民,也擴大了黨和新四軍的影響。從那之后,上海各界群眾掀起了支援新四軍的熱潮,許多愛國工人、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新四軍的抗日影響下,紛紛奔赴抗日前線。
像這樣的奇襲戰,快速靈動,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抗日戰場廣泛開展。它們有效殲滅和牽制了日軍力量,也有力支援了正面戰場,成為抗日戰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臨危孤守郭村
葉飛作戰,決心大、有魄力、敢負責。1939年秋,新四軍挺進縱隊成立后,開始執行東進北上、發展蘇北的戰略方針。1940年5月,新四軍挺進縱隊為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從吳家橋轉移到江蘇揚州郭村休整。然而,國民黨頑固派糾集13個團兵力,企圖圍殲新四軍。
葉飛先是派人赴泰州談判,卻遭到拒絕。危在旦夕,如何處置?葉飛與縱隊其他指揮員一直討論到半夜,權衡再三,認為這一仗關系到新四軍在蘇北能否立足和發展,如果不打,新四軍就無法打開挺進蘇北的缺口,打就必須打贏。
最終,葉飛作出了獨立作戰、還擊敵人的決定。他指揮約2000人的兵力開展郭村保衛戰,歷時7天7夜粉碎了敵人多次進攻,成為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范例,彰顯了葉飛堅持實事求是、敢于負責的精神。
郭村保衛戰把郭村地區和吳家橋地區連成一片,為后來新四軍主力東進黃橋、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創造了重要條件。陳毅同志稱之為“我軍對蘇北之進攻出發地”“奠定了站穩蘇北腳跟的開始”。
新中國成立后,郭村保衛戰被拍成了電影,片名就叫《東進序曲》。劉少奇同志曾特地請來訪的印尼共產黨領導人艾地觀看這部影片,并向他介紹說,這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運用斗爭策略的一個好例子。
巧施“圍魏救趙”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后抗日斗爭。葉飛時任新四軍第一師副師長、第一旅旅長兼政治委員。
1941年夏,日偽軍1.7萬余人兵分四路向鹽城進犯,國民黨頑軍趁機也向新四軍腹背攻擊。時值雨季,江河橫流,日寇汽艇卻可以在水網區域猖狂竄犯,嚴重威脅新四軍后方機關安全。
葉飛認為,在戰爭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在形勢緊急而必要時,不能坐等上級指示,作為一個指揮員要善于主動地把握局勢。
日寇為了發動這次“掃蕩”,調整了長江北岸沿江一帶和運河沿岸的兵力部署,為圍殲新四軍軍部,日偽沿江各據點的兵力都抽調向北“掃蕩”,兵力空虛,有可乘之機。葉飛決定主動出擊,配合軍部,運用“圍魏救趙”之策,協助主力第三師解軍部之困。
考慮到只有一兩個團的兵力,葉飛便將偽軍在三分區的中心據點古溪作為首個攻擊目標。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以較小傷亡代價全殲偽軍一個團,攻下了古溪,并乘勝攻占黃橋。隨即,葉飛集中三分區地方武裝四面出擊,一旅與地方武裝、民兵緊密配合,橫掃三分區內各敵偽據點,敵偽長江之濱的重要據點天生橋,被泰興獨立團奔襲攻克,威逼敵長江交通線。葉飛以三分區武裝圍困泰興城后,即命一旅主力進逼日寇旅團部所在地泰州,三面圍住,進行佯攻。日寇不得不從鹽阜地區南撤,回援泰州。這有效地減輕了鹽阜地區的壓力,配合主力粉碎了日偽對軍部的圍攻。
在日軍離泰州半日路程時,葉飛撤了泰州、泰興之圍,將主力集結在根據地腹地的古溪、營溪地區,待機應敵。日軍在泰州撲了個空,惱羞成怒,企圖與一旅主力決戰。此時,葉飛率部隊靈活地轉至敵人背后,奔襲泰興以西日軍據點姚家岱,一舉攻克。日軍聞訊又從東向西追擊一旅,葉飛待日軍迫近時,又在夜間由姚家岱急行軍向南,東返根據地腹地南部集結。葉飛用這種急行軍的方式,使日軍疲于奔命。許多時候,新四軍與日偽軍都是擦肩而過,雙方只隔三五里路,但敵人毫無察覺。日軍兩次撲空,只得撤回泰州老巢。
葉飛運用“圍魏救趙”之策,與敵人“打圈圈”,取得反“掃蕩”的勝利,體現了很強的大局意識,受到了上級的贊揚。他在革命戰爭的熔爐中百煉成鋼,成長為一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成為歸僑投身祖國抗日救亡運動并立下赫赫戰功的光輝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