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谷文昌紀念館外,木麻黃扎根海島,滿眼郁郁蔥蔥;館內,木麻黃從幼苗萌芽到粗獷成林的動態投影中,谷公植樹的身影依稀在目。
“總書記對谷文昌的事跡很熟悉,曾多次講述谷文昌的故事。”谷文昌紀念館館長張冬玲回憶說,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谷文昌紀念館考察,她向總書記匯報,谷文昌在東山創造了多層次防護的造林模式,總書記尤感興趣,凝神傾聽。
“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張冬玲深刻領會,重點修訂講解詞,突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谷文昌先進事跡的新時代內涵,提升宣講的感染力與思想性。
一年來,東山縣步履不停追憶“谷公”,共找到谷文昌相關檔案421件。其中,文書檔案170件,實物檔案5件,谷文昌有關照片191張,以及當時編印的報紙和專題匯編材料,豐富紀念館展陳,展現谷文昌同志不同時期的奮斗身影與精神風貌。
追尋不停,收獲不斷。長期以來,谷文昌先進事跡是東山人民的“精神富礦”,時值谷文昌同志誕辰110周年,最好的紀念莫過于接過先輩的火炬,砥礪前行。
今年,東山縣出臺《關于深化年輕干部培養全鏈條工程的若干措施》,創新開展“谷公事跡人人講,紅色基因代代傳”活動,組織58名當年度新考錄干部到谷文昌紀念館參加實地講解培訓。
25歲的施晗帆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是土生土長的東山人,自記事起便熟知谷文昌造福家鄉的故事。“回到最美的地方工作。”施晗帆于今年8月考錄陳城鎮政府,入職“第一課”便是到谷文昌紀念館學習做一名講解員。
谷文昌紀念館共8個展廳,全程講解約需要20分鐘。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分組培訓中,58名新考錄干部在谷文昌紀念館學而思、思而行。
“從‘傾聽者’轉變為‘傳播者’,引導新考錄干部學深悟透谷文昌先進事跡,讓入職培訓與紅色傳承有效結合。”東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帆說,通過“沉浸式”教學,深入了解谷文昌先進事跡和精神內涵,讓新考錄干部扣好人生“第一顆紐扣”,在講解谷文昌先進事跡過程中鑄牢自身理想信念。
目前,這58名新考錄干部已通過初步考核,經進階培訓后擔任展館志愿講解員。“由短期學習調整為常態的志愿講解服務、長期的崗位鍛煉,合理安排講解與基層工作時間。”張冬玲說,年輕干部賡續紅色血脈,匯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年來,谷文昌紀念館累計接待參觀團隊3685批次,參觀者達236082人次,同比增長69.03%。不久前,谷文昌紀念館入選首批“福建省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示范點”;入選中宣部紅色基因庫資助項目,是全省唯一入選單位。接力傳承、奮勇向前,東山紅色文化正不斷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