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空氣都是甜的!”8月15日,清晨的周寧縣仙風山省級森林公園,來自上海的游客張晨佇立觀景臺,眼底盡是驚喜。抬眼望去,云海在山巒間翻涌如浪,蒼翠林海順著山勢鋪展至天際,一幅“云在山間繞,綠在畫中流”的生態畫卷,正伴著晨光徐徐展開。
作為“四庫”重要理念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周寧縣森林覆蓋率達72.96%。近年來,該縣始終牢記囑托,健全“林長+”協作機制,一體推進擴綠、興綠、護綠,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2024年,周寧縣獲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長制激勵表揚單位,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單位。
守護綠意 “森森”不息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周寧縣咸村鎮洋中村的層巒疊嶂間,護林員孫紹森已踏上山徑,開始了日常的巡山護林工作。他步履不停,目光掃過每一片樹影和坡坎,用細致與耐心守護著森林的安全。
“夏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每天既要排查火情隱患,還要監測林木生長情況、防控有害生物、制止資源破壞行為,只為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孫紹森平凡的話語中,顯示著護山護林的不凡初心。
在孫紹森身后,一張巨大生態防護網正悄然運作——266名縣、鄉、村各級林長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默默守護著8.2萬公頃林地。
治理效能的提升,離不開科技的加持。2024年建成的全省首個森林資源智慧監測標準化示范區,讓周寧林業管護邁入“數字時代”,讓傳統巡山煥發新活力。
在七步鎮后洋村“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白色無人機巢緩緩開啟。伴隨著輕微的嗡鳴聲,一架搭載高清攝像機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對720畝林場全域巡護,實時畫面通過網絡傳回智慧監測中心的大屏幕。
“過去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山頭巡護,現在無人機20分鐘就能全景掌控?!敝軐幙h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孫蔡盛介紹,這已經成為這片林場日常山林巡護場景。
林業資源一鍵全覽、森林防火線上監測……自2024年3月以來,系統已累計完成巡護飛行1176架次,總里程近1450千米,飛行時長101小時,數字化正在轉化為守護林業生態安全的現實生產力,為周寧縣綠色生態發展增添更大底氣。
在此基礎上,周寧縣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采用了“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的“四長”聯動協同機制,警長利劍出鞘打擊毀林犯罪,檢察長公益訴訟緊盯“生態欠賬”,法院院長開出“育林療方”,讓“生態綠”與“司法藍”深度融合。
“在推進生態恢復性司法中,我們把‘生態修復示范地’作為教育、示范基地,傳遞‘誰破壞、誰修復;誰污染、誰治理’的恢復性司法理念?!敝軐幙h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黃顏煜介紹。
“生態綠”帶來漫山遍野的盎然生機,“司法藍”則是守護這片生機的法治鎧甲,自2021年起,周寧縣先后在泗橋鄉周墩村、周寧國有林場坪坑工區、周寧縣“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周邊,系統推進生態修復示范基地建設,通過“損害賠償+補植復綠+異地修復”的生態修復模式,累計補植復綠近12萬株,督促修復被毀壞環境達1090余畝。
借綠生金 釋放生態紅利
盛夏時節,后洋村的黃振芳家庭林場迎來了紫靈芝的豐收季,工人們忙碌著穿梭在林間采摘靈芝。“林下仿野生種植的紫靈芝,品質更優,香氣也更濃郁。今年預計可采收1000多斤,僅曬干售賣就能收入20多萬元。”后洋村村民黃傳融說。
這里曾是一片“沉睡的森林”——雖然林相優良,卻未能充分釋放生態產業價值。在鎮級林長的協調推動下,多部門協同“興綠”:林業局提供黃精種苗支持,農信社推出了“林鏈貸”金融服務,科技特派員走進村中開展駐點技術指導……
“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滋味?!秉S傳融把蜂箱搬進了林中,在林間空地種下了黃精、草珊瑚、芍藥等藥苗,成功打造出“林蜂藥”的復合經營模式。
“在周寧,林長們既站在林地‘第一線’,也在與各部門、資源的對接及后期服務、監督中起到重要貫穿作用,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問題發現—資源對接—跟蹤服務’閉環體系。”周寧縣林業局局長黃瑞寶說。
走進周寧縣梅度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蔥蔥。“過去,各村油茶林就像散落的珍珠,東一片西一片不成氣候。”禮門鄉副鄉長謝書標坦言。
為改變產業發展困境,鄉總林長打破村界限制,積極與鄉賢合作,在梅度村引入“周寧大峽谷油茶種植合作社”,采用“跨村聯營”的創新模式,整合油茶資源,盤活分散山林資源,不斷提升產品價值。
如今,油灣、梅度、后垅等村的油茶籽集中加工,金黃的茶油帶著山林的清香走向市場。“現在合作社管理的油茶林有2000多畝,產值好時一年能帶來大約120萬元的收入?!敝x書標說。
“林長制”織密責任網,換來“林長治”青山常在。草珊瑚、黃精、金線蓮等林下藥材在林間“扎根結果”,九龍漈的觀光游客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周寧高山冷涼花卉香飄國內外……周寧縣不斷拓展森林價值,打造生態富民的“綠色銀行”,全縣林業總產值超20億元。
“通過樣方的布設,獲取到樹木的樹高、胸徑、數量等關鍵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錄入模型,最終會得到我們的碳匯量?!痹谄卟芥偤笱蟠?,周寧縣林業碳匯項目工作人員鐘佳偉等量取地形地貌的三維坐標數據后,隨即劃定樣方,對區域內的樹木進行胸徑測量、葉綠素測定和根莖檢查等“體檢”工作。
綠色產業鏈不斷延伸,周寧縣穩步推進林業碳匯開發利用,探索建立縣域林業碳匯審核、備案、交易體系,國有林場一期減排量在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累計成交13.6萬噸,實現交易收入138.3萬元,進一步推動實現“不砍樹也致富”的目標;創新推出以碳匯作質押的“鄉村振興·碳匯貸”,為擁有林業資源的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提供專屬金融產品,目前已發放1000多萬元,切實把生態資源量化為林農手里的“真金白銀”。
(鄭文敏 阮瑋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