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拂曉,太陽剛剛在山巒間探出頭,清流縣沙蕪鄉上坪村村民黃龍盛便帶著大家在九龍湖邊忙碌。從卡車卸貨,將裝有魚苗的塑料袋浸泡水中,傾倒魚苗……半小時左右,大袋魚苗盡數投入湖中。“今早一共投放6000公斤魚苗。清晨氣溫低,魚兒的應激反應小,成活率更高。”黃龍盛說。
九龍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所在地沙蕪鄉,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清流溪魚”的發源地,漁業產值占全縣的35%。一湖溪魚,哺育了一方百姓。
“但村民‘靠水吃水’的活計,也給湖區帶來不小負擔。”沙蕪鄉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姜維維介紹,此前出于生計所需,村民紛紛向湖內投入網箱養殖溪魚。自發無序的發展,使得養殖密度超過規劃許可標準,不僅給庫區水上交通與防汛安全帶來隱患,富營養化的水體散發的陣陣臭味也讓周邊村民苦惱不已。
“如何讓湖水重新清澈起來”成為當地亟待解決的問題。2019年起,沙蕪鄉全面清理湖區河道養殖網箱,雜亂擁擠的湖面逐漸變得清朗整潔。
取消網箱養殖,村民的收入從哪里來?經過與各方協商溝通,2022年,沙蕪鄉黨委政府采取“政府牽頭、百姓入股、合作經營”模式,成立清流縣玖隆福漁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湖區劃定合理范圍,開展規范化養殖,同時聘請20余名專業技術過硬的村民組建“護漁隊”,從事公司管理與漁業管護工作,打魚人搖身一變,成了護漁人。
“公司與村民簽訂股東協議與分紅協議,公司持股51%,上坪村229戶村民持股49%。”如今身為總經理的黃龍盛,對公司方案“摸得門兒清”,“以往的溪魚養殖,散戶多大戶少,養殖規模與品牌效應上不去。規范化養殖不僅帶來規模化效應,也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作為護漁隊一員,對村民黃建昌而言,現在巡湖不單是任務,還是享受。“沒有了漂浮的網箱與垃圾,整個湖面清爽多了。”他滿臉笑意,“開著船在湖面行駛,陣陣清風吹過,看著明晃晃的湖水和綠油油的山峰,好像真的走進了畫里。”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為229戶股民分紅共計41萬元,促進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萬元以上、村集體增收1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傳統水產養殖業進行深度融合,提升‘清流溪魚’品牌價值與市場知名度,并發展產品深加工、文旅康養等產業,打造集養殖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休閑漁業區。”沙蕪鄉黨委書記范燕萍表示。
夕陽西下,結束巡湖的黃龍盛啟程回家,回望波光粼粼的九龍湖,他露出欣慰的笑容:“水清了,魚肥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