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理化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理論宣傳應著力推動和反映的重要工作。要準確把握學理化的方向和重點,通過學理化把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引向深入,闡明黨的創新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文化發展史、人類思想理論史上的原創性貢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理論支撐。
以學理化推動理論“普遍化”,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一般性、世界性、時代性意義和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立足當代中國的理論,而且是面向21世紀的理論;不僅是指導中國發展的理論,而且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理論;不僅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理論,而且是推動其現代轉型的理論。要通過加強學理化研究,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在“中國問題”上提出了哪些原創性思想、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從中發現普遍性的規律和原理。黨的創新理論是在深度全球化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必然要面對和回答迫切的“世界問題”,要通過學理化研究深入闡釋它提出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及其世界意義。同時,還應通過學理化研究,對西方理論的普遍化敘事進行祛魅,還原其地區性知識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也才能與國際學術界進行深入對話,對國際學術理論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并在更高層面上推動中國的學術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以學理化推動知識體系的本土化,用黨的創新理論的原創概念和原理引領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也是一個偉大文明的重要標識。自主知識體系的“自主”,基礎是自主的實踐,我們黨作為主體實踐者領導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兩個奇跡”,確立起“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這為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提供了基本前提。要通過學理化研究,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的重大概念、觀點、論斷作為核心元素,納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體系,將其轉化為各學科專業的研究命題、知識話語、學術理論。之所以要做這種“轉化”,是因為這些概念、觀點、論斷來自中國田野,是最具獨創性的思想和精神資源,是學術創新最重要的生長點。而實現這種“轉化”,必須樹立高度學術自信,增強進一步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發展中國學術理論的信心和決心,堅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注重加強同世界學術界的交流和對話,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時用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豐富“人類知識的總和”。
以學理化推動增強文化主體性,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文化創新、創造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文化新形態。一百多年來,面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帶領人民成功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根本在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鞏固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一文化主體性最有力的體現。之所以說是“最有力的體現”,就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并推進“兩個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在引領新時代偉大變革中展現了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要通過加強學理化研究,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彼此契合、是怎樣相互成就的,從而更好把“魂脈”和“根脈”統一起來,進一步增強思想和文化的主動。要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品格和科學體系,研究“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基本經驗、實踐要求,準確把握理論和文化創新發展規律,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打開新的文化空間,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