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紅軍的故鄉、長征重要出發地之一,全省留存了大量的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凝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福建人民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奮斗歷史。深化福建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的學術研究、學理探討與理論闡釋,有助于提升福建紅色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增強福建文化自信。
福建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福建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創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結晶,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解讀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挖掘其蘊含的革命精神,闡釋福建革命文化的地域特點,不僅能增強福建紅色文化的辨識度與影響力,還能更好凝聚起福建人民共同的價值認同和信念,更好地喚起福建人民對福建紅色文化的情感共情和認知共情,增強福建人民的自豪感,激勵福建人民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一、深化闡釋福建對中國共產黨早期治國理政探索的貢獻,為譜寫新福建建設新篇章提供智慧與力量
紅色資源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梁,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價值、文化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可以生動展現紅色資源的紅色基因,持續彰顯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的時代價值。福建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保留了不少中央蘇區治國理政的史料和文物,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早期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加強黨的建設、堅持人民至上等治國理政經驗的歷史。深入闡釋福建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蘊含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治國理政經驗,能為譜寫新福建建設新篇章提供智慧與力量。
對我省留存的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進行深入研究闡釋,一是可以更好彰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決議》不僅創造性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為建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制度奠定基礎,還建設性提出要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塑造了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對新時代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解決大黨獨有難題仍具有重要啟示價值。二是可以更好彰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意義。1930年,毛澤東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闡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指明“星火燎原”的必然性,中國革命新道路由此日漸明朗。蘇區精神中的“求真務實”,正是對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帶領人民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的有力概括。三是可以更好彰顯堅持人民至上的必要性。1929年9月中央發出《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明確提出“群眾路線”的概念;1934年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發出“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的號召。我黨早期堅持為民執政的治國理政經驗,真切反映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
二、深化闡釋福建黨史故事的學術與理論內涵,充分發揮福建紅色文化的鑄魂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福建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賡續紅色血脈具有獨特優勢,對此進行深入挖掘、深層次闡釋還有很大的空間。深化對福建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的研究闡釋,有利于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有力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讓福建黨史故事成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社會大眾公民道德建設的典型教材,充分發揮福建紅色文化的鑄魂育人功能。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均越來越重視黨史故事的深度解讀。例如,福建省留存了不少“擴紅”運動的史料和文物,包括眾多如長汀中復村紅軍橋“生命等高線”那樣的感人故事。研究者深度挖掘黨史故事蘊含的思想內涵、教育意義和時代價值,可以更好詮釋革命先烈不怕犧牲、人民群眾前仆后繼跟黨走的紅色精神。我省還保留了不少紅軍長征的史料和文物,包括“絕命后衛師”等大量感人的黨史故事。深入研究福建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貢獻,彰顯福建不僅是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之一,還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有力支援了長征,有利于生動、深刻詮釋長征精神。福建子弟兵用生命詮釋信仰和忠誠的英雄事跡,充分彰顯了革命斗爭的艱辛和黨的精神偉力,可以有力激發受教育者在新征程自覺擔負起弘揚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新使命。
近年來,我省在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績,如《福建中央紅軍村》等紅色文化遺存歷史研究編撰工作的有序開展、“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廈門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的建立、“紅古田·紅故事”等教育部“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項目的立項。未來,福建省應繼續加強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的搜集、整理、專題研究,整合各方力量,打造若干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引領性的紅色資源研究高地,推進福建紅色文化的深度研究,打造全省紅色文化研究品牌。
(作者分別為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導。本文系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福建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