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檔案經過百年的傳播傳承,蘊含著獨特的紅色基因、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2021年7月6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檔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紅色檔案因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成為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稀土”,具有極高的時代價值。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成為紅色檔案傳播的重要渠道。在新媒體時代,以用戶為中心,融合多種技術手段,能夠有效提升紅色檔案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一、新媒體時代紅色檔案傳播的現狀
(一)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過去十年間,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新媒體領域迎來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此外,新媒體平臺還積極倡導用戶的參與和互動,使受眾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更是內容的創造者與傳播者。通過評論、分享、點贊等互動方式,受眾與紅色檔案內容產生深度鏈接,進一步提升了傳播效果和受眾的參與感。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大數據技術與用戶行為分析,新媒體還實現了對特定受眾的精準定位與個性化內容推送。紅色檔案在傳播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受眾的興趣偏好、信息需求及個性特點,量身定制并推送相關內容,從而實現更加高效、精準的傳播效果。
(二)跨平臺傳播。在新媒體時代,跨平臺傳播已成為紅色檔案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傳統媒體時代,檔案傳播僅限于特定媒介與場所,如檔案館、博物館、出版物等。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壁壘被打破,紅色檔案在多元平臺上得以廣泛傳播。紅色檔案的數字化是跨平臺傳播的基礎。通過高精度數據采集,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據庫,實現紅色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共享。例如,通過31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對革命文物、遺址等進行全景記錄,形成數字化成果,為紅色檔案的保護和利用提供數字支持。跨平臺傳播不僅實現了紅色檔案內容的自由流動與信息共享,還極大地拓寬了受眾范圍。多樣化平臺匯聚了多樣化的用戶群體,覆蓋了不同年齡、職業與興趣領域,從而顯著提升了檔案的曝光度與受眾基數。此外,跨平臺傳播能夠精準對接各平臺用戶特性,智能化推送個性化定制內容,進而增強傳播效果與用戶參與度。這種精準傳播模式有助于構建多個平臺間的協同效應,通過相互引流與共同推廣,形成強大的傳播合力。新媒體平臺所具備的互動性與社交性,也為紅色檔案的跨平臺傳播提供了廣闊舞臺。通過線上討論、互動問答等形式,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提高受眾對檔案內容的理解與認同,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檔案的傳播效果與社會影響力。
二、新媒體傳播中的挑戰
(一)信息碎片化。在新媒體傳播對紅色檔案傳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信息碎片化對紅色檔案的有效傳播呈現去中心化特征。這一現象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極度分散,導致受眾在海量信息中難以產生深刻的理解與系統認知框架。在社交媒體與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交織下,每日涌入用戶視野的信息量浩如煙海,主題多樣、質量參差不齊,極大地分散了受眾的注意力,使受眾往往僅停留于信息的表面,難以觸及紅色檔案的內核與深意。信息碎片化還加劇了篩選與驗證難度,許多未經核實的低質量甚至錯誤信息與紅色檔案交織傳播,從而可能誤導受眾對紅色檔案真實價值的判斷,損害其權威性與公信力。此外,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系統性與內在邏輯性,難以激發受眾對紅色檔案的情感共鳴與深度思考,從而大大削弱檔案背后蘊含的深刻歷史意義。更為嚴重的是,信息碎片化導致受眾難以穿越表面,深入挖掘紅色檔案所承載的核心價值與歷史智慧,難以將這些零散的信息碎片整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受眾特性。在新媒體環境中,不同年齡段、職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的受眾群體對紅色檔案的需求和接受度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這種受眾特性的多樣性,既是紅色檔案傳播的寶貴機遇,也構成了不容忽視的挑戰。為達成有效傳播,深入理解各類受眾群體的特點并據此定制傳播內容與策略顯得尤為關鍵。青少年群體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更青睞通過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等渠道汲取信息,他們傾向于生動有趣、易于理解且視覺沖擊力強的內容;中年群體因工作壓力大、時間有限,對歷史和文化遺產保持一定關注,他們更傾向于通過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獲取信息,偏好內容簡潔、邏輯清晰的資訊;老年群體則在退休生活中尋找悠閑,對傳統媒體和口述歷史有較高信任度,他們偏愛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對深度報道和專題節目尤為關注;學生群體懷揣對紅色檔案的好奇與求知,但受限于閱讀時間,渴望獲得短小精悍、能激發思考與討論的內容;公務員與企業員工,關注時事政治與歷史文化,常因工作繁忙而渴求高信息密度與詳實數據支持的內容。
(三)內容可信度。在新媒體時代,紅色檔案傳播還面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內容可信度。由于信息洪流和傳播渠道多元化,大量未經核實的消息如野草般在網絡空間肆意蔓延,導致內容質量良莠不齊,不僅侵蝕了紅色檔案的真實基石與權威光環,也悄然削弱了公眾的信任根基。紅色檔案,作為中國共產黨輝煌歷程與偉大成就的忠實記錄者,是民族記憶中不可多得的瑰寶。真實的紅色檔案能夠贏得公眾的信賴,進而激發正向的社會共鳴與深遠影響。若其內容真實性遭質疑,不僅將削弱檔案的歷史厚重感與權威性,更可能誤導公眾的歷史認知。因此,確保紅色檔案內容的真實與準確,是遏制不實言論蔓延、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防線。
三、紅色檔案的新媒體傳播策略
(一)多樣化內容形式。鑒于不同受眾對內容形式的偏好各異,多樣化的策略能夠精準對接不同年齡層、文化背景及興趣愛好的受眾需求,有效拓寬紅色檔案的影響力邊界。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多樣化內容傳播形式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策略。這一策略旨在通過豐富多元的內容呈現,精準吸引并滿足不同層次、興趣迥異的受眾群體,從而強化紅色檔案的傳播效能與受眾的參與熱情。具體而言,可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依托歷史圖片、檔案照片與詳盡的文字描述,深入挖掘并展現紅色歷史事件與人物的風采;采用影視化手法,如短視頻、微電影等,讓重大歷史事件與英雄人物躍然屏上,更能加深受眾的感知與理解;紀錄片則以紀實手法重現歷史場景與人物故事,為受眾提供更為真實、深刻的視覺體驗;動畫技術也是不可多得的創作工具,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群體,既具教育意義又充滿趣味性;音頻節目與播客同樣不容忽視,它們以故事講述、專題討論、專家訪談等形式,為受眾提供便捷、高效的紅色歷史知識獲取途徑:而互動游戲與在線體驗項目,如角色扮演、紅色遺址探秘等,則讓用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歷史、感知文化;虛擬現實(VR)技術的引入更是為紅色檔案傳播開辟了新天地,為受眾帶來沉浸式的歷史場景體驗;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及直播形式,能夠以更加靈活、即時的方式傳播紅色檔案;電子書與在線展覽的推出,也為學術研究者與深度愛好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紅色檔案獲取途徑。總之,各種形式各司其職,能夠精準對接不同受眾,提高紅色檔案的可見度和影響力。
(二)個性化訂制。鑒于受眾興趣與需求的多樣化,單一的內容形式已難以滿足所有受眾的期望。個性化定制是基于不同受眾的興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內容與服務,從而增強用戶粘性,提升滿意度。個性化定制策略,不僅能顯著提升用戶體驗,更能精準對接各類受眾的需求,使紅色檔案的傳播既精準又高效。首先,為實現個性化定制,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基于用戶同意的前提下全面收集用戶在各平臺的行為數據,構建詳盡的用戶畫像。這一畫像涵蓋了用戶的基本信息、興趣愛好、為個性化定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隨后,利用推薦算法,依據用戶的興趣偏好與歷史行為,智能推薦可能引發其共鳴的紅色檔案內容。用戶也可根據自身興趣,設置推送偏好,如定時接收紅色檔案故事、重要歷史事件回顧等,推送方式靈活多樣,包括微信、郵件、APP通知等。此外,設計豐富的個性化互動體驗項目,如定制化的線上紅色歷史問答、個性化游覽路線推薦等,讓用戶在互動中享受專屬內容的樂趣。這些互動項目不僅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感,還增強了用戶對紅色檔案的興趣和參與度。貴州遵義“婁山關大捷”實景實戰演出,依托自然的山形地勢,采用符合時代特點的服裝、道具,演繹婁山關大捷、軍民大聯歡、十送紅軍等場景,讓觀眾意猶未盡。2024年國慶期間,山東臨沂一景區“跟著團長打縣城”體驗項目爆火。該項目將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攻打平安縣城的一幕搬到現實,游客們在“團長”的指揮下集體出動,和“敵人”進行戰斗。這一互動式角色扮演和做任務的方式,大大增強了觀眾的愛國情懷。
(三)融合傳播手段。在新媒體時代的洶涌浪潮中,融合傳播策略已成為提升紅色檔案傳播效能的核心驅動力。融合傳播,簡而言之,即是將多樣化的傳播渠道與技術手段巧妙融合,推動信息跨越平臺界限,實現深度互動與廣泛傳播,從而極大地拓寬了傳播的廣度與深度。融合策略的實施,確保了紅色檔案信息在多平臺即時同步傳播,加快了傳播速度,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同時,多樣化的傳播形式滿足了受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使得紅色檔案內容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增強了其吸引力與感染力。在具體實踐中,需將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的深厚底蘊與新媒體(如網站、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的創新活力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體系。例如,可以巧妙結合電視紀錄片的權威性與社交媒體的即時互動性,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的傳播效應,形成強大的傳播合力。此外,跨平臺同步發布紅色檔案內容,確保信息的全面覆蓋與及時更新,也是提升傳播效率的關鍵舉措。還應充分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打造豐富多彩的內容生態,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與體驗感,讓紅色檔案的傳播更加深入人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應積極運用話題討論、互動問答、評論互動等多種手段,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營造積極向上的傳播氛圍。可以引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進行體驗傳播。例如,利用VR技術再現紅色歷史場景,讓用戶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歷史的震撼與偉大;利用AR技術將紅色檔案內容與現實世界巧妙結合,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
在新媒體環境下,還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將紅色檔案資源轉換為數字格式,便于在線訪問和分享。例如,可以建立紅色檔案數據庫,使公眾能夠通過網絡訪問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將紅色檔案文化傳播到國際社會,增強國際影響力,促進文化交流。
結語
紅色檔案是黨百年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的真實記錄,承載著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鑄就的偉大精神和寶貴經驗,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鮮活的當代價值,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和開展“四史”宣傳教育最為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的檔案人必須堅定自覺地拿起獨有的紅色檔案武器,不斷開創紅色檔案開發利用新模式,建立立體開發、多維開發新格局,讓紅色檔案“立”起來、“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讓紅色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代代相傳,使之更好地彰顯共產黨人的信仰底色,激活歲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兵、韓嘯:《融媒體時代館藏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年第4期。
2.劉念:《融媒體時代黨史教育資源開發路徑創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3。
3.王琳:《融媒體視域下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研究》,遼寧大學,2023。
4.王紅蕾:《融媒體環境下紅色檔案文化傳播策略研究》,黑龍江大學,2023。
5.陳絮:《新媒體時代下紅色檔案文化影響力提升策略》,《黑龍江檔案》202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