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 月22 日是世紀偉人鄧小平誕辰120周年紀念日。這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在他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也與福建結下了特殊的緣分。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三次到福建,始終關注福建的革命情況,關心福建的建設發展,情系福建人民的生產生活。
在閩西蘇區停留一個多月
1931 年6 月,紅七軍前委書記鄧小平在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完工作后,經中央批準,以特派員身份去中央蘇區工作。
7 月中旬,鄧小平一行從上海啟程,乘船到廣東汕頭上岸,聯系到地下交通站后,經化裝先乘火車到潮州,再搭乘小火輪到茶陽,然后改乘小船溯江而上到達大埔縣青溪上岸。在紅色交通站的同志護送下,他們踏著崎嶇不平的山道,翻越荊棘密布的高山,趟過無數條溪流,順利地進入福建永定,后經上杭到達中共閩粵贛省委駐地長汀。當時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正在激烈進行之中,長汀縣城以及所有通往瑞金的道路,都被國民黨新編第二師第六旅盧新銘部占據,交通暫時受阻,鄧小平他們只好先留在長汀等地等待時機。
當時的長汀市場繁榮,商店林立,水陸交通方便,汀江穿城而過,經上杭、永定、大埔至韓江,在汕頭注入南海。所以閩西、贛南各縣的物資紛紛匯集到汀江航運,長汀成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繁榮昌盛的景象相似上海,在上海能買到的東西,在這里也能買到,所以從上海來到長汀的革命干部驚喜地譽稱長汀是“紅色小上?!薄`囆∑綄﹂L汀這個“紅色小上海”也記憶猶新。時隔半個世紀后,1985 年5 月,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應邀來北京大學講學的臺灣大學教授陳鼓應,問及陳鼓應的籍貫,聽他說是福建長汀人時,鄧小平不由得憶起待在閩西的過往,親切地說:“長汀我去過,那時那里的經濟很繁榮……”
鄧小平在閩西蘇區停留期間,還親身感受了肅清“社會民主黨”運動給蘇區造成的危害。在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及黨內極左思潮的沖擊下,當時的閩西黨組織確定其中心任務之一是肅清“社會民主黨”,自上而下地徹底改造蘇維埃。同時,根據六屆四中全會后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委于5 月作出《關于徹底肅清社會民主黨、AB 團的決議》,號召各地要“以肅反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限令在兩個月內肅清“社會民主黨”。在“肅反”的名義下,閩西肅反委員會獨斷專行,任意踐踏剛剛建立起來的蘇維埃法制。他們把錯誤的肅反政策和宗派主義糾纏在一起,打擊面越來越大,掀起了一場反對“社會民主黨”的狂潮,導致大批優秀干部和紅軍指戰員蒙冤受害,給蘇區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鄧小平親眼目睹了這種嚴峻的局勢,內心十分不平靜,憂心忡忡地認為,再這樣下去,不用敵人來打,蘇區自己就會搞垮自己。所以不久之后,他在擔任與長汀毗鄰的瑞金縣委書記時,會深入到各區鄉調查了解肅“社會民主黨”的情況,傾力糾正從閩西延及瑞金的肅反錯誤,為蒙冤受屈的干部、群眾平反昭雪,使得瑞金全縣局面大為改觀。這其中,在閩西所見所聞的肅反危害肯定引起了他的思考。
8 月初,鄧小平到達與長汀毗鄰的紅都瑞金。在那年11 月舉行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和張鼎丞、郭滴人等先后向蘇區中央局和毛澤東匯報了肅反中的種種錯誤做法,要求立即停止肅“社會民主黨”,并平反冤錯案。黨中央撥給閩西5000 多元作為善后救濟費。此后,閩西蘇區遵照中央和中央局的指示,堅決糾正肅反工作中的嚴重錯誤,這場急風暴雨式的運動才基本上得到制止。1933 年7 月,鄧小平在擔任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報》主編后,也常宣傳報道紅軍東線戰場——閩西戰場的戰斗消息。他常以化名或不署名的形式撰寫文章。如1934 年9 月,朱德運籌指揮紅一軍團和紅九軍團密切配合在長汀東南的溫坊取得大捷后,鄧小平用“編者”的署名,在《紅星報》第64 期第3 版發表了《溫坊戰斗的勝利》一文。該文以生動的筆觸,詳細地報道了溫坊戰斗的戰績和全過程以及經驗教訓,還附有戰斗地形圖一幅,極大地鼓舞了蘇區軍民的革命斗志。
三年困難時期福建基層“隨便走一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鄧小平就參加了中央領導工作。在1956 年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61 年2 月,時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鄧小平和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楊尚昆等來福建視察調研。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福建自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以來,由于“左”的指導思想造成的失誤和連年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全省國民經濟遭受重創。特別是由于農業連年減產,糧食和農副產品大量減少,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產品隨之減少,日用工業消費品也生產不足;而基本建設規模過大,各項事業發展過快,又使貨幣投放量大大增加。這些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是,從1960 年起,福建明顯地出現了市場商品供應緊張,尤其是糧食短缺、物價上漲,人民生活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鄧小平對此極為關心。當時正是農歷春節前夕,盡管鄧小平在福州只是小住一天,但還是決定到基層單位“隨便走一走”。
2 月2 日上午,鄧小平一行在福建省委書記葉飛的陪同下,來到福州石雕工藝廠參觀。福州石雕工藝廠位于南后街水流巷居民區內,只有300 余平方米,條件十分簡陋,生產車間與工人住宿區連在一塊,廠里的陳列室也很小。但由于是傳統工藝品生產,工廠的生產情況倒是還好。鄧小平饒有興趣地在陳列室參觀了琳瑯滿目的壽山石雕工藝品名家名作,詳細詢問了產品銷往東南亞等地的情況,還親切詢問老工匠的雕刻技藝和生活狀況,等等。鄧小平從石雕陳列室走出來后,很自如地來到了工人住宿區。他頻頻向工人們點頭微笑、親切握手,隨和地詢問了工人的生活情況,諸如工人是不是住在工廠宿舍、商品供應緊張是否影響工人的生產,等等。
離開石雕工藝廠后,鄧小平一行又來到福州市郊的黎明人民公社。當時,黎明公社主要種植蔬菜供應福州市區群眾的生活需求。鄧小平參觀了位于工業路旁的菜地,并向陪同的干部和在地頭勞動的社員了解蔬菜生產情況和郊區群眾生活的情況。
鄧小平所到之處,與工人、農民親切交談。參觀回來,在省委常委會上,時任代理省長伍洪祥向鄧小平匯報工作。鄧小平問了很多具體問題,包括福建的糧食問題、受災情況、工業生產等。他在講話中肯定了福建“種糧食自由一季”的做法。該做法即利用冬閑,把田地分到農民家里,自由種一季,收成歸農民自己,使農民得到實惠。他強調指出:“現在國家經濟困難,共產風、浮夸風、平調風刮得很猛,中央下決心調整經濟,不能再搞大躍進了。有些建設項目要下馬,能建好的抓緊建好?!?/p>
當天下午,鄧小平離開福州前往廈門。2 月3 日上午,鄧小平到達廈門。經過短暫休息后,在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林修德陪同下,又前往漳州視察。鄧小平一行聽取了龍溪地委的工作匯報,察看了漳州的市容市貌,高度贊揚龍溪人民在大災之年仍取得可喜成績。他要求地委領導班子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開展工作,要發揮全體同志的積極性,努力把黨的建設搞好,把工農業生產搞好,爭取更大的成績。鄧小平在漳州期間還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漳州木偶劇團的精彩表演。
對廈門經濟特區提出殷切期望
1979 年7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福建兩省首先開放,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隨后又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福建由對臺軍事前線一下子變為改革開放前沿,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1981 年10 月,廈門經濟特區在湖里正式動工興建。
1984 年的早春二月,南國廈門已是春意盎然。2 月7 日這天上午,這座海上花園城市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的陪同下,在視察了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后,乘專列抵達廈門。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省長胡平和福州軍區司令員江擁輝以及廈門市委書記陸自奮、市長鄒爾均等人,早早來到廈門火車站月臺上,迎接鄧小平一行的到來。
第二天上午,鄧小平一行在省市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廈門東渡港碼頭。他視察了正在建設中的幾個5 萬噸級深水泊位碼頭,關切地詢問工程負責人有關工程的進展情況。當他得知廈門東渡港的岸式雜貨碼頭是當時國內最大時,指示說:“發展經濟特區,一定要基礎設施先行?!?/p>
離開東渡港,鄧小平一行登上鷺江號游艇,一邊游覽海上風光,一邊聽取項南匯報工作。項南在鄧小平面前鋪開一張廈門市區地圖,開門見山要求把經濟特區的范圍從湖里2.5 平方公里擴大到廈門全島。項南還向鄧小平細說了福建這幾年集中全省力量重點進行廈門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并進一步提出,最好把廈門建成自由港,實行貨物自由進出、人員自由來往、貨幣自由兌換。鄧小平同意將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的意見,指出:特區貨幣問題沒解決前,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項南進而提出最好是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也能對外開放。鄧小平表示:“這個問題,要等回北京后,跟第一線的同志們一起研究?!?/p>
游艇靠岸后,鄧小平走上鼓浪嶼碼頭。鼓浪嶼的居民和游客自覺地站在街道兩旁鼓掌歡迎。在游覽中,鄧小平指出:廈門是個好地方。像鼓浪嶼這樣的地方不多,要好好保護。隨后,鄧小平接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鼓浪嶼“好八連”和廈門水警官兵代表,并分別同他們合影留念。2 月9 日上午,鄧小平來到廈門大學。在建南大禮堂,鄧小平接見了廈門大學的主要領導、各系和部門負責同志、著名教授、學者、先進工作者和學生代表200 多人,并與他們合影,接著乘車前往湖里工業區。在湖里新建成的特區政府辦公樓下,鄧小平下了車,環顧四周,只見廠房林立,道路暢通,工人們正在興建新的工程。眼前的建設場景如此熱火朝天,他頻頻點頭。走進廈門經濟特區管委會會議室,廈門市市長兼廈門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鄒爾均向鄧小平匯報了廈門經濟特區三年來的建設情況。由于廈門一直地處海防前線,基礎設施落后,2.5平方公里的特區就要推掉9 座山頭。盡管如此,比深圳晚起步一年的廈門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就完成了780 萬土石方的平整工作,建成了40 多萬平米的廠房。鄧小平聽完匯報后,省市領導請鄧小平題詞。鄧小平站起身,走到放著筆墨紙硯的桌子前,提起筆,飽蘸墨汁,一口氣寫下:
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鄧小平
一九八四年二月九日
鄧小平的題詞,不僅肯定了辦經濟特區的方向和成績,更提出了對經濟特區的殷切期望。從湖里出來,鄧小平一行又直馳高崎,視察正在建設中的廈門機場。鄧小平同意項南將機場命名為“廈門國際機場”的提議,鼓勵加強對外聯系。離開機場后,鄧小平又特意視察了陳嘉庚生前傾資創辦的集美學村,先后參觀了集美鰲園、陳嘉庚故居和歸來園,并為陳嘉庚誕辰100 周年紀念畫冊題詞,勉勵大家要繼續辦好集美學村。鄧小平還會見了居住在廈門的臺灣同胞和歸國華僑代表。在認真聽取福建省和廈門市的僑務工作匯報后,他指出:福建華僑多,進出都經過廈門。改革開放后,僑務工作很重要。廈門要加強僑務工作,進一步貫徹好僑務政策,并確實落實好歸國華僑的房屋政策。第二天上午,鄧小平乘車離開下榻的廈門賓館,冒雨來到萬石植物公園。沿著泥濘的小路,他走到后山,掄起鐵鏟埋頭挖坑、培土,種下了一棵大葉樟。陪同的王震和省市其他領導,也種下了10 多棵大葉樟和南洋杉。之后,鄧小平一行乘專列離開廈門前往上海。
這一次的南方視察,使鄧小平對辦好經濟特區充滿信心?;氐奖本┖螅谂c中央負責同志討論經濟特區問題時說道:“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边€明確指出:“廈門特區地方劃得太小,要把整個廈門島搞成特區。這樣就能吸收大批華僑資金、港臺資金,許多外國人也會來投資,而且可以把周圍地區帶動起來,使整個福建省的經濟活躍起來。廈門特區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眹鴦赵禾貐^辦公室還派人專程到廈門傳達了鄧小平這一談話內容。
在鄧小平的倡議下,3 月26 日至4 月6 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會議決定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5 月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廈門特區從湖里的2.5 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131 平方公里,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成為確鑿現實。《紀要》指出這是“為了發展我國東南部的經濟,特別是加強對臺工作,促進祖國統一大業而作出的重要部署”。
鄧小平“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和特區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島的決策部署,為廈門特區的改革開放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政策支持。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研究二處副處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