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配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實施,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 、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知識體系更新演化,編修了《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試行版)》。主要目的是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學科專業管理、規范研究生培養、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制訂培養方案、開展學位授予等提供參考依據,為社會各界了解我國學科專業設置、監督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渠道。
本次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為試行版,有關內容將根據各學科專業建設、發展進程不斷調整完善。
以下為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相關介紹:
中文名稱: 中共黨史黨建學
英文名稱:Subject on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PC
編寫成員: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評議組
一、中共黨史黨建學 一級學科簡介
(一)學科概況
中共黨史黨建學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為研究對象,以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現實為基礎,考察和研究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進程、重大成就、基本經驗和自身建設規律的一門科學。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既要從黨史和黨建兩大方面進行各有側重的研究,更應進行黨史與黨建有機融合的一體化研究,全面、系統、整體把握其科學思想體系。
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是對中國共產黨黨史黨建進行整體性和一體化研究的一級學科,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哲學一級學科所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所屬的政治經濟學、政治學一級學科所屬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一起,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屬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以及哲學一級學科所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等,構成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所屬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等二級學科的研究基礎和研究背景;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在中國共產黨研究視域下的具體呈現。各學科有機統一、相互配合,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設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等4個二級學科。
(二)學科內涵
中共黨史黨建學注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及其自身建設研究的全面性、系統性、整體性,旨在研究中共黨史黨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及其教育教學的實踐和規律,其根本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中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強調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政治性、現實導向與歷史思維的辯證統一,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研究闡釋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努力提升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的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
中共黨史黨建學適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資政建言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任務,同時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學理支撐和人才支持。中共黨史黨建學建設和發展,要遵循學科建設規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注重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全面性、系統性、整體性研究,加強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研究;以中國共產黨歷史研究為基礎,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研究為根本,注重黨史黨建兩大部分之間內在聯系的研究,加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中一些研究方向內在關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學科發展質量和水平。
(三)學科范圍
1.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旨在系統和整體地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對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認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的一體化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學科,要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深入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的基本范疇、學科理論和方法論體系,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考察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學科各自發展以及逐步有機融合的過程,把握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發展的指導原則和研究方法,明確學科發展的學術規范和基本要求,關注和引導海外中共黨史黨建學研究。
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的研究方向一般應包括: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方法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發展史研究;中共黨史黨建文獻學研究;海外中共黨史黨建學研究;中共黨史黨建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的邏輯關系研究;中國共產黨與世界研究等。
2.中國共產黨歷史,旨在考察和研究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進程、重大成就、基本經驗和歷史規律。中國共產黨歷史學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的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從縱向看,一是研究以黨的歷史全過程為對象的中國共產黨通史;二是研究不同側面的通史,即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等;三是分時期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從橫向看,深入研究黨的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會議等,以及黨領導的軍事戰爭史、經濟建設史、政治建設史、文化建設史等等。
中國共產黨歷史研究的研究方向一般應包括:中國共產黨通史研究;中國共產黨專題史研究;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研究;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研究;紅色文化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研究等。
3.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旨在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及黨自身建設的根本目的、基本方針、戰略布局、重點任務、實踐要求等。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學科,要深入研究黨的領導,明確黨的地位和作用,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闡釋“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原則,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等;要深入研究黨的建設,特別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圍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重視戰略策略問題、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等方面,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加強對黨建理論最新成果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研究,在理論上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對新時代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研究方向一般應包括: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黨建重要著作研究;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基本理論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與現實研究;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研究;黨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研究;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研究;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研究;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研究;黨內法規制度研究;解決中國共產黨大黨獨有難題研究;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研究等。
4.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旨在研究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問題,研究黨務工作的基本方法,總結黨務工作的基本經驗,揭示黨務工作的基本規律。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學科,以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實現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等運行過程的知識體系和社會活動為研究對象,注重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基本理論同黨務工作實踐有機結合,探索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黨務工作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現實路徑。
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方向一般應包括:黨的組織工作研究;黨的宣傳工作研究;黨的統戰工作研究;黨的社會工作研究;黨委秘書工作研究;城市、農村、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以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等各領域黨建研究等。
(四)培養目標
1.碩士學位。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并具有良好的學風。熟悉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有較好的黨史黨建理論素養和專業基礎知識,能夠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現實問題。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研究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學科的學術規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寫作能力,成為從事與本學科相關的理論研究、教育教學、宣傳和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
2.博士學位。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并具有良好的學風和寬闊的學術視野。熟悉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建理論體系,熟悉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史,熟悉經典著作和重要文獻,有比較深厚的黨史黨建理論功底和專業基礎知識,能夠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現實問題。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學科的外文資料和進行學術交流。掌握本學科研究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學科的學術規范,具有較強的研究和寫作能力,成為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理論研究、教育教學和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五)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哲學、紀檢監察學、教育學、中國史、世界史、法學。
二、中共黨史黨建學 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一)獲本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了解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了解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基本規律和所形成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和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與發展歷程;了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核心要義。
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理論與實踐問題;掌握本一級學科相關的基本研究方法。
碩士生可根據所在學科,在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上有所側重。
(二)獲本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質
堅持守正創新,崇尚科學精神,對學術研究有一定的興趣;進行過較為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具備一定的學術潛力;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熟悉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有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功底與相關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學科研究的最新學術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善于在學術討論中得到啟發和提高認識。
2.學術道德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堅定正確的理論立場,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恪守學術規范,秉持學術良知,遵紀守法,潛心研究,嚴禁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嚴禁偽造或篡改數據、文獻、注釋,堅決杜絕一切學術不端問題和行為的發生。
(三)獲本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
熟悉中國共產黨歷史、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經典著作;堅持史論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真實而豐富的第一手研究資料;養成學術思考與理論觀察的興趣,掌握學術研究的科學方法。
2.科學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與理論視野,基本掌握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熟悉黨史上的重要文獻,學會觀察思考與理論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學術研究訓練,注重提高自己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的能力。
3.實踐能力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的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學術交流能力
積極參加相關學科學術交流活動,比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并在學術交流中提高學術能力。
5.其他能力
具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會溝通能力等。掌握一門外國語,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學科的外文資料。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規范性要求
學位論文應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做到主題鮮明、問題聚焦;文章層次清晰,邏輯嚴謹;引用資料翔實、可靠;基本觀點正確,論證充分、有力;文筆流暢,書寫格式規范。合理使用引文,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準確。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是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文本,均應詳加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
2.質量要求
學位論文應該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注重學術質量,反對粗制濫造和低水平重復,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三、中共黨史黨建學 博士學位基本要求
(一)獲本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及結構
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掌握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掌握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基本規律和所形成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和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與發展歷程;掌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核心要義。
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很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理論與實踐問題;掌握本一級學科相關的基本研究方法。
博士生可根據所在學科,在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上有所側重。
(二)獲本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質
堅持守正創新,崇尚科學精神,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進行過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具備一定的學術潛力;熟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進行學理闡釋,以學習、研究、傳承中共黨史黨建學為己任,為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學理和人才支撐,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科學的意見建議。
2.學術道德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大歷史觀,堅持正確黨史觀;堅定正確的理論立場,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恪守學術規范,秉持學術良知,遵紀守法,潛心研究,嚴禁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嚴禁偽造或篡改數據、文獻、注釋,堅決杜絕一切學術不端問題和行為的發生。
(三)獲本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弘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把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閱讀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經典著作當作一種學習習慣和精神追求。具有良好學術視野與理論思維,善于把握與分析理論前沿、實踐前沿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努力掌握真實而豐富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及時了解并熟知本學科學術動態,深入進行學術思考;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能夠運用各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有效獲取專業知識和研究具體問題。
2.學術鑒別能力
對所研究的基本理論、基本問題、研究現狀有一定深度的理論評價和價值判斷力。在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研究中,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能夠對黨史上的重要文獻資料做出鑒別分析;能夠把握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的區別、中外政黨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與顯著特征;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在全面性、系統性、整體性中審視部分問題與具體問題,堅持史論結合、堅持全面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統一。對于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堅持原則基礎上,能夠深入研究并形成獨到學術見解。
3.科學研究能力
具有良好知識結構與學術視野,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理論和實踐問題;善于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觀察思考、概括歸納、透過現象看本質,具有較強的運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基本能力。能獨立開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分析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和獨立完成課題研究的能力。在學期間,應在導師指導下相對獨立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撰寫出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
4.學術創新能力
熟悉本學科的發展狀況與最新研究動態,勇于并善于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能夠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進行創新性思考、開展創新性研究并取得創新性成果;能夠為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貢獻;能夠對黨的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會議等做出科學評價;能夠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指導實踐,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與實踐創新。
5.學術交流能力
能在本學科國內國際學術平臺上,在中共黨史黨建學各二級學科之間、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之間、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相關學科之間展開積極的學術交流,并在此過程中熟練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善于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善于與其他學者進行學術合作,注重在學術交流與合作中提高自身學術研究能力。
6.其他能力
具有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力,良好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字寫作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與協同攻關能力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且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進行學術交流。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與綜述的要求
選題應遵循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內在要求,處理好學術研究、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之間的關系,體現學科屬性與專業研究特色。選題必須圍繞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的二級學科與主要研究方向領域,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引領,注重史論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既體現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評價,又體現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中某些觀點的系統論證與思想觀點創新,以區別于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具有相對明確的學科邊界,體現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的風格特色。
文獻綜述應體現出對該選題比較詳盡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學術史梳理和狀況分析,反映對已解決問題的程度和主要觀點,不同觀點的爭鳴和理論闡釋中存在的問題,本人已有的研究條件和所做的前期準備等。要從文獻綜述的撰寫中確立問題意識和學術指向性,明確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明確研究基本思路、擬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明確提出可能實現創新的論域或論點。
2.規范性要求
博士學位論文必須做到主題集中、鮮明;題目準確精練;結構層次清晰,邏輯嚴謹;引用資料翔實、可靠。
基本觀點正確,論證充分、有力;文筆流暢,書寫格式規范。合理使用引文,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準確。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和數據等,無論是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文本,均應詳加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
3.成果創新性要求
博士學位論文應該有創意,其主要觀點應有所創新,或論證與前人相比有所深化,或對實踐問題有合理的對策建議,避免泛泛而談“選題創新”或“填補空白”,或只談“方法創新”而缺乏理論觀點或學術論證上的新意。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反對粗制濫造,努力提升論文學術質量。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動態”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