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用“五個突出”明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提出了“聚焦聚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等部署要求,必將對我省未來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進福建現代化進程的內在要求
現代化經濟體系由“現代化”和“經濟體系”兩個關鍵詞組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構成,能夠較好滿足現代需要的有機統一整體。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能夠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經濟體系,是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經濟體系。它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我省今后五年發展的首要任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藍圖,對推動福建從經濟大省邁向經濟強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契合了經濟由高速度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變化要求,對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有助于我省經濟(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合作,也有助于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依靠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切實提高我省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另一方面,它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現代化特征要求。過去五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在全國位次分別前移到第7位、第4位。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從“十四五”開始,力爭用三個“五年規劃”,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福建基本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力爭到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4萬元。因此,只有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成功跨越關口,為推進福建現代化進程奠定堅實基礎。
◆采取積極舉措扎實推進福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如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立足我省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結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任務要求,可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乃至地區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產業結構高端化、服務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是推動我省傳統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要以增強供給側質量體系為發力點,支持我省紡織服裝、鞋帽、食品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形成從“福建制造”到“中國消費”乃至“全球消費”的良好消費風尚。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健康養老、教育培訓、旅游、文化體育等服務業發展,提高有效供給能力。三是激發新興產業搶占國際國內市場。要千方百計地推動我省數字產業、大數據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國內外消費市場。四是積極培育新消費形態。把握未來消費新趨勢,努力促進以服務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為代表的新消費形態的發展。
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牽引,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事關當前和未來五年福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全局。一是建立健全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載體,擴大公共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科技投入,打造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性創新中心,從整體上建立和健全我省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布局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加大對重點產業、新興產業的科技布局,打造全國和全球的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三是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搭建各類創新資源、載體和平臺,在財稅政策、發展成長舞臺等方面為高層次人才創造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條件,帶動我省科技人才和生產經營隊伍快速發展。
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抓手,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方向:一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為抓手,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山海聯動、城鄉融合的發展新格局,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二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謀劃一批縣域城市改造提升項目,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求。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三是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提升福州、廈門、泉州等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做大做強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著力激發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四是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腹地。借助21世紀海絲核心區等重大戰略政策平臺,進一步拓展福建與中西部地區互聯互通的空間腹地,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的戰略合作,拓展布局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工業園區等合作平臺,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延伸和拓展福建的發展空間腹地。
以發展開放型經濟為推動力,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的開放經濟體系,是內外聯動,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經濟體系。一是積極發揮福建“僑力資源”優勢。著力加大對重點僑商的招商力度,引進一批投資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優質僑資龍頭項目。注重發揮海外華僑華人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為福建企業“走出去”開辟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國際合作通道。二是利用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優勢,著力打造高水平的東西、陸海貿易通道。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繼續支持福建拓展與海絲沿線國家的陸海貿易通道建設,打造福建對外開放新空間。三是緊盯國際高水平投資貿易規則的新動態,比如RCEP、CPTPP、CAI(中歐投資協定)等等,這些協定全部生效后將覆蓋全球55%以上的國際投資貿易,因此,需要及早研究這些標準的影響和對策,在進一步開放中掌握主動權。四是繼續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創新的高地功能,進一步發揮其開放樞紐作用。積極向上爭取福建自貿試驗區擴區方案,持續完善福建自貿試驗區服務創新體系,打造更多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福建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