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黨的政治建設的實踐與發展過程中,古田會議是一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歷史節點。92年前的古田會議圍繞如何建黨建軍的歷史性課題,探索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光輝道路,較系統地提出了加強政治建設的理論原則和制度措施,有效地解決了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傾向、矛盾糾紛,確立了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開啟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對我們黨政治建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舉政治旗幟,撥開云霧見青天
1929年1月,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以來,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加速滋長。有的人認為紅四軍的權力太過于集中在前委,“黨管太多了”;有的人對政治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顛倒軍事和政治之間的關系……對于這些問題的產生和滋長,毛澤東分析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黨的領導機關“缺乏一致的堅決的斗爭”,“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簡言之,就是紅四軍黨內政治建設的缺失。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毛澤東始終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希望通過努力解決上述問題。1929年10月,前往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的陳毅帶回中央“九月來信”。在“九月來信”精神的指導下,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會議勝利召開。
古田會議從“講政治”的高度糾正了紅四軍內部存在的各種錯誤傾向和矛盾糾紛,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等重要原則,為黨和人民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從會議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來看,“政治”是一個高頻詞,全文共出現110多處。特別是從“執行黨的正確路線”以及擔負中國偉大革命斗爭賦予的政治任務的高度,開門見山地指出紅四軍黨組織內部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接著,明確指出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強調它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事只是用來完成政治任務的一個工具。會議在選舉新一屆前委委員時,又明確提出要符合“政治觀念正確、工作積極、有斗爭歷史”三個條件才可以當選。在這三個條件中,“政治觀念正確”是第一位的。提出發展新黨員的條件時,同樣把政治要求放在第一位,把“政治觀念沒有錯誤(包括階級覺悟)”作為入黨的首要條件。
◆筑牢政治靈魂,成功從這里走來
雖然古田會議沒有明確提出“政治建設”的概念,但是,會議從強調黨的領導地位、鑄牢黨員理想信念之魂、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理論原則和具體措施,這些都屬于政治建設的范疇。經過古田會議的洗禮,紅四軍從思想混亂、紀律松懈、如同一盤散沙的“農民黨員隊伍”“農民軍”,蛻變成理想信念堅定、紀律嚴明、步調一致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新型人民軍隊,開啟了成功起點。
突出思想建黨。古田會議強調用無產階級思想糾正非無產階級思想,找到了處理黨員社會成分與黨的性質之間矛盾的途徑,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以農民為主體的環境下如何建設這個黨,怎樣建設黨,以及保持黨和黨員先進性的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活水源頭。把黨內教育作為最迫切的問題,強調要有計劃地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分析,總結了進行黨內教育的10種材料和18種方法,教育黨員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方法的學習。
確立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古田會議把保證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作為糾正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根本任務,強調“支部建在連上”,注重發揮黨對紅軍的政治領導作用,建立了紅軍開展政治訓練的具體制度,專門制定《士兵政治訓練問題》決議案,針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內容、方法和要求。這是我們黨第一次以決議的形式確立黨對紅軍絕對領導的原則和制度。
堅定理想信念。古田會議明確指出,紅軍打仗的根本目的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使紅四軍全體黨員和戰士真正弄清楚為什么扛槍打仗、為什么革命的問題。古田會議后,針對紅四軍黨內一些人流露的悲觀思想,毛澤東在古田的協成店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入分析中國革命的形勢和特點,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途徑和策略,科學預判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極大地增強了紅四軍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刻指出黨員質量非常差、黨組織非常松懈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黨的政策執行以及黨對紅四軍的領導,提出了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具體措施。注重提高黨員質量,明確了發展黨員的具體標準,規定發展黨員的對象以戰斗兵為主,并且把政治觀念錯誤以及存在抽鴉片、賭博、發洋財等錯誤思想行為且屢教不改的黨員清除出黨。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調黨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中樞。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古田會議首次提出了“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的理論命題,成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源頭。推進民主集中制建設,深刻闡明了極端民主化的嚴重危險,強調必須“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同時還規定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具體要求。加強政治紀律建設,明確規定了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對會議決定的事項和發布的紀律要堅決貫徹執行。規范黨的組織生活,制定了開展黨的組織生活的具體制度,努力達到“政治化實際化”的效果。
◆從古田再出發,開啟政治建設時代新篇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重溫這段光輝歷史,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黨突出強調政治建設的傳統,更加清醒地認識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提升政治建設的水平和實效,對于確保我們黨始終保持無產階級先進性、持續煥發新的蓬勃生機,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筑牢思想基礎,強化政治統領。“講政治”是貫穿黨的全部實踐活動的首要問題,政治建設首要強調的就是“講政治”。古田會議之所以能夠有效肅清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紅四軍和紅四軍的黨組織,這與“講政治”是密不可分的。面對新征程、新任務,必須在思想上真正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政治建設是我們黨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定,進一步把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政治建設的政治優勢、政治傳統發揚好、傳承好,著力提高黨員、黨的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好地發揮政治建設的統領統籌作用。
堅持人民立場,夯實政治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立場。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了“必須做群眾工作”,在贛南閩西又明確提出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了延安后又提出“為人民服務”。這一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反復強調要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政治建設,必須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黨性和人民性有機統一,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改進和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更加有效地把黨的主張轉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引領人民群眾共同“謀幸福”“謀復興”。
注重抓好基層,提升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們黨的政治建設的根基所在。古田會議推進“支部建在連上”制度化,著力建立“領導中樞”,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使我們的黨真正扎根到基層,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盯緊黨組織的“前沿陣地”,切實按照“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的要求,深刻理解基層黨組織作為政治組織的根本特性,在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突出政治建設,把提升政治功能貫穿落實到各個環節,建設堅強戰斗堡壘。秉承“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優良傳統,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涵養清風正氣,凈化政治生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強調,要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這既是著眼于解決新形勢下黨內突出問題的有效舉措,也是對古田會議推進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的繼承和發展。積極拓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途徑,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從政治上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發揮制度在凈化政治生態上的根本性作用,以改革創新精神補齊制度短板,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政治生態制度體系。
(曾漢輝: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古田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共龍巖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鄧宇河:古田會議紀念館副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