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文化是遺留給福建豐富博大的紅色文化遺產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尤溪縣坂面鎮京口村后溪自然村
中華蘇維埃運動興起,1932年3月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1933年5月成立閩贛省蘇維埃政府。福建中央蘇區縣域41個,面積約3.5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占據中央蘇區的半壁江山,“當兵就要當紅軍”是福建中央蘇區青年的口號。

▲中央蘇區最南面出發地: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觀壽公祠)——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描述毛澤東親口對他所言,長征是“從福建的最遠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福建長汀,中央紅軍最南的出發地。福建寧化,中央紅軍最東的出發地。從這里走出了紅一軍團第十五師、紅三軍團第四師、紅九軍團、中央直屬炮營、后勤機關、紅軍醫院……

▲松毛嶺戰役遺址出土的子彈與子彈夾
1934 年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藏
長汀、寧化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后期,許多紅軍主力在這里擔負著東線阻擊任務。中央紅軍長征前最慘烈的一戰就是在福建長汀、連城交界的松毛嶺打響的。紅軍指戰員以大無畏的犧牲阻止和延緩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換取了極其寶貴的時間。紅九軍團自此率先踏上長征路。

▲“長征三女杰”吳富蓮、鄧六金、謝小梅(從左至右)
事跡展示于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福建”基本陳列
紅軍長征是中國曠古未有的偉大壯舉,而福建人民為紅軍長征勝利,人力上傾其所有。福建參加中央紅軍的有十多萬人,其中3萬人參加長征,福建子弟兵編入長征的紅軍各部,占參加長征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強。他們來自福建近30個縣城。在長征隊伍中,有30位女戰士,其中吳富蓮、鄧六金、謝小梅被譽為福建“長征三女杰”。
福建是中央紅軍的后勤保障基地。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下,傾其所有,籌款、籌物、籌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塊門板做了擔架,最后的老棉襖蓋在了擔架上”。
如何讓世人永記這一人類歷史奇跡
長征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犧牲精神;是敢于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實創新精神。
長征文化是遺留給福建豐富而博大的紅色文化遺產,如何征集研究、保護利用好長征文化遺存?如何弘揚和傳承長征精神?如何讓世人永記這一人類歷史奇跡?

▲楊成武上將的紅軍服裝,展于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紅土地文物捐獻展”。
首先,用“地毯式”進行文物征集,精準定向于閩籍黨和國家領導人,使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文物從無到有,增至兩萬件套,如從開國上將、長征虎將楊成武家中征集3600余件文物資料;從原空軍司令、小紅軍張廷發將軍家中征集1000余件文物;定向征集福建200余位省、部、軍級老紅軍老同志文物數千件。紀念館專設“紅土地文物捐獻展”,大量展示革命文物(含長征文物),傳播長征文化詩篇。
其次,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近兩萬件革命文物(含長征文物),全部由省文物鑒定中心組織專家進行級別鑒定,其中珍貴文物四千余件。

▲張南生《長征時期的行軍漫記》
張南生(1905-1989),福建省連城縣新泉鎮北村人。長征中任紅3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5年任北京軍區顧問。從1930年5月18日參加紅軍第一天起至1934年12月14日長征進入貴州止,一直堅持寫日記,真實記錄了所在部隊每一天行軍、打仗、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情況。
第三,讓文物“活”起來,珍惜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2015年6月,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對全部文物進行三維數字化信息處理,每件文物都可以“動起來”,展陳、研究、編輯出版等工作有序展開。
第四,作為中央蘇區和長征出發地,在長征出發或長征勝利“逢五”“逢十”周年紀念,適時推出各種大中小型臨時展覽,除了請觀眾進館參觀,也沒有忘記美麗的“田野”和學校、軍營、廠礦、機關和社區……

▲2016年10月21日至12月31日,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舉辦大型展覽“長征從這里出發”。
2016年10月21日,大型展覽“長征從這里出發”推出。該展覽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黨史研究室、教育工委,福建省軍區政治部,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承辦。展覽分為“長征從這里出發”“浴血長征”“三年苦斗紅旗不倒”三個部分,展出相關革命文物近860件、歷史圖片380余張,重現了紅軍長征的壯麗史詩,突出表現了福建老區人民和八閩兒女對長征勝利的重大歷史貢獻,生動刻畫了長征中福建子弟兵勇往直前、不畏犧牲的英雄形象。接待觀眾30萬人次,獲得社會高度評價。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于能在漫長的時間沉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長征精神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多年來外國的記者、作家、史學家、政治家都在不斷報道、研究、記述紅軍長征業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把聚焦點對準了長征精神。正如美國著名作家、記者,當年以76歲高齡重走長征路的索爾茲伯里所言:“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再次認識到,人類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已提上日程。目前福建傾力打造了“中國寧化:萬里長征第一步”大型主題陳列、“軍號嘹亮——中國紅色軍號專題陳列”,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展陳面積5000平方米,預計今年10月對社會開放;“風展紅旗如畫——中央蘇區三明”基本陳列,長征內容也是重中之重,展陳面積1600平方米,今年也將建成開放。
中華民族正在繼續新的長征。中國的文博人,中國紀念館無疑擔當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責任,征集、研究、保護、利用長征文化遺存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