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生前曾在南平市急著買套二手房,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調到市直機關的第一個職務,是政府副秘書長,負責協調、聯系城建工作。他跟妻子林莉說,這工作有風險,會有開發商來“圍獵”。“咱有房,就可以一句話打發他們,也不會招人議論。錢不夠,就買套二手房吧。還是不夠,把邵武的房子賣了,再找家人湊些錢。”為了買房,廖俊波找兩個妹妹分別借了10萬元和25萬元。
一位領導干部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從他干這件事的初衷就能看出來。履職盡責的出發點是為了個人一己私利還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這是一個領導干部本質廉潔與否的試金石。廖俊波在上任伊始就充分考慮到工作的廉政風險點所在,并且積極主動地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而努力。可見,廖俊波時刻緊繃廉潔之弦,從小事做起,堅守清正廉潔。
有的人說,廉政學習教育自己沒少參加,道理也懂,但總覺得難以堅持。的確,在現實生活中,親情、友情、上級領導提攜之情等有時很難拒絕,但這絕不是我們守不住廉潔底線的理由。請看廖俊波,他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從小事做起,以“親”“清”的政商關系嚴守廉潔底線。不管他的主戰場在何處,他總要強調“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他為了退還一盒海產品追到電梯口,他嚴詞拒絕了從小玩伴的私下請求,他趕走了陪他父親下棋的想攬工程的商人……廖俊波為何能做到這點?因為他深知黨紀國法是領導干部的紅線,任何人都不能碰觸。廉潔始于細節。一位勤政的干部如果能做得到,那才是名副其實的想干事、能干事了。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黨員干部要做到每一個細胞都繃緊廉潔之弦,就要有恒心和毅力,決不能存任何僥幸心理。要知道,小節上的缺口一旦被打開,往往是有了第—次,對方就不再拘束、顧忌,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而對于領導干部來說,第一次沒有堅持,第二次則更易失守,長此以往,由小到大,不知不覺就墮落下去。
要做到防腐于每一個細節,首先要有信念。這就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感情問題。廖俊波戲謔自己是“全鎮最小的人”,牢記自己是人民勤務兵,甘當“最小角色”,辦好“最小事情”,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這就是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事、小節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從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是保持自律的根本。一個在小事、小節上不過硬的人,也很難在大事、大節上過得硬。在監督執紀問責越來越嚴的態勢下,領導干部要睡好覺必須要有敬畏心理,要牢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驕縱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細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