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廖俊波或許是一個工作至上的工作狂,但在家人眼里,他又是一位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雖然很少回家,但廖俊波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常常鼓勵妻子和女兒外出旅游,理由是“你們先去玩,覺得哪里好玩的,告訴我,我退休以后跟你們一起去”。
難得與父母在一起時,廖俊波會在廚房給母親添柴燒火,陪父親下棋聊天。每年,他都堅持給父母各買一套衣服、添一雙鞋子。他常跟妻子說:“我工作忙,逢年過節,別忘了給咱爸媽買東西、發信息。”
廖俊波非常珍惜在家的時光,他會搶著做家務、陪孩子。他愛學習,掌握新鮮事物,縮小與女兒之間的代溝,像朋友一樣跟她平等交流。他幫助女兒制訂學習計劃,分享讀書體會……
家和萬事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對于全社會的教化和熏陶作用。他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廖俊波正是良好家風的踐行者。擔任領導干部后,無論是在榮華山、政和,還是在武夷新區,他都在大會上強調:“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廖俊波的妻子工作27年,至今仍堅守在教育一線;妹妹是福州一家企業的普通工人;大舅哥在邵武當教師,未曾找過時任副市長的妹夫;二舅哥下崗后也沒找他,自己到私企找了份工作。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正則政風淳,政風淳則民心順。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家庭都沒有責任感的人,能對國家和社會有什么認同歸屬與使命擔當。從廖俊波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黨員干部良好的作風,能帶出良好的家風,而良好的家風,又能促其養成良好的作風。
家風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成長的重要起點。黨員干部應當像廖俊波一樣,在立德修身上管好家人帶好頭,純正家風,讓好家風帶出好政風。全社會更要大力建設新時期好家風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