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遇到困難來找我們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想想如果我們站在他們的位置上該怎么辦,這時候你就一定會盡心盡力幫他們去辦事。”這是廖俊波生前常對身邊干部講的一句話。這句關于換位思考的樸素之言,既折射出廖俊波的為官之要,同時也揭示了他贏得群眾擁戴的原因所在。
這種換位思考,就是領導干部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看問題,設身處地去面對老百姓遇到的各種問題,將心比心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幫老百姓幫到他們的心坎上。
在工作中,像廖俊波這樣的領導干部占了多數。然而,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心里只裝著個人政績,眼里卻沒有人民群眾。在涉及群眾利益和當地發展的問題上,憑個人喜好和想法下指示、做決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聽不進群眾意見,更不要說換位思考了。結果呢,事情做了,麻煩也隨之而來。這種拍腦袋做出來的所謂政績工程,往往與民意背道而馳,進而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換位思考,是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一線基層干部的為政之要。同時,它又是我們黨改進作風的利器,科學決策的根基。有了換位思考,才能知道群眾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避免閉門造車,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了換位思考,才會積極主動地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在“接地氣”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有了換位思考,才會站在群眾的角度,反思自身工作,有效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四風”問題。
作為領導干部,做到換位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從根本上端正工作的指導思想。要時刻牢記,黨的領導干部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遇到問題,必須站在群眾的角度衡量利弊、考慮問題,做出符合民意的決策;其次,要克服官本位思想。無論自己職務有多高,都要始終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真心實意尊重和理解群眾,多傾聽,少辯解;多理解,少責怪,在暢所欲言的氛圍中收獲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