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對于抗日戰爭的研究和宣傳來說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同志關于抗日戰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我國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舉行的盛大閱兵儀式,都推動著抗日戰爭史研究不斷向更高更深更廣拓展。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了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指明了抗日戰爭研究和宣傳的方向。長時間以來,還沒有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就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階段歷史的研究和宣傳做過如此具體而又高屋建瓴的闡述。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等,更就抗日戰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觀點,為抗日戰爭史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與此同時,學術界對抗日戰爭史的研究掀起了一個高潮,對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在闡釋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等方面涌現出許多富有創新見解的學術成果。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學者就力圖弄清歷史真相,把日本的瘋狂侵略和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告訴世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對新史料的發掘整理,抗日戰爭史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日本侵華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出現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長期以來西方還是有一些人,沒有意識到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有西方學者指出:“幾十年來,我們關于那場全球性戰爭的理解,一直未能對中國的角色給出恰如其分的說法。即使在中國被考慮在內的時候,它也只是一個次要角色,一個在一場讓美國、蘇聯和英國出盡風頭的戰爭中跑龍套的小演員。”然而,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通過今年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和學術界的深入研究,得到了更多外國人士的認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所經歷的犧牲已經得到了舉世公認,中國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已經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正確評價和廣泛同情。”當然,我們也應清楚“舉世公認”還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徹底改變西方人過低評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局面還需要做多方面努力,當前尤其需要拓寬視野推進抗日戰爭史研究。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這是一個站位很高、視野宏闊的重要論述。我們的一些抗日戰爭史研究對此認識不足,結果導致視野不夠開闊,沒有充分利用國外資料,對國外抗日戰爭史研究的現狀也缺乏跟蹤和把握,一些研究成果無法獲得國際上的廣泛認可。這啟示我們,對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必須進一步拓寬視野。比如,西方有些人認為中國堅持不懈地捍衛東京審判的成果和原則,是為了重翻歷史舊賬,借機敲打現在的日本政府。我們應該拓寬視野,強調包括紐倫堡審判在內的整個戰犯審判的世界意義。我們捍衛東京審判是為了維護戰后正常的國際秩序,為了維護東亞和平,為了維護世界和平。
拓寬視野,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展開橫向比較,推進“國際抗日戰爭”研究。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不少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各國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荼毒,各國人民也以各種方式進行了抗日斗爭。但是,相比中國的抗日戰爭,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抗日斗爭明顯有其局限性。當時東南亞不少國家處于英、美、法等的殖民統治之下,沒有大規模地發動人民進行抗日戰爭,面對日本侵略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牛津大學教授拉納·米特認為,“1937年到1945年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是東亞地區唯一堅持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兩大政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開始早、時間長,牽制了大量日軍,鼓舞了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勇氣,無疑是“國際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拓寬視野進行這種橫向比較研究,就能讓世界更加深刻認識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意義。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16日 16 版)
